黔西南知名記者毛揚周入圍全省“最美新聞人”請為他投票
中國黔西南 | 2013年08月21日 16:32:05 | 賀萬華
原標題:毛揚周同志入圍全省“最美新聞人”候選人 請為他投票
記者近日從省記協(xié)獲悉,“貴人善行——頌最美精神做最美貴州人”主題活動之“最美新聞人”投票評選活動將于8月22號啟動。黔西南日報社記者部主任毛揚周同志入圍全省“最美新聞人”候選人,請大家登錄“貴人善行”官方網(wǎng)站或直接點擊http://vote.grsx.org/9/為他投上您寶貴的一票。
據(jù)悉,省記協(xié)通過層層推薦,從貴州“四美”當代新聞人中選出47名參加評選十名“最美新聞人”。評選活動結(jié)束后,10名“最美新聞人”將參加“最美貴州人”的最終評選。
投票評選活動將秉承公正、公平、公開的原則,對候選人得票進行真實、認真的統(tǒng)計,并隨時接受社會各界人士的監(jiān)督。
毛揚周:勤于寫 勤于走 勤奮的榜樣
毛揚周(中)在工作中
從專職校對員做起,他筆下記錄過全州人民抗旱孕育的貴州精神,記錄著基層最鮮活的人物,新聞作品獲獎無數(shù)。筆在勤,勤于學,勤于寫;人貴勤,勤于走,走到最基層,走在第一線。他是勤奮的榜樣,業(yè)精于勤的杰出青年。
—— 黔西南十大杰出青年頒獎詞之毛揚周
1998年,他在建筑工地上,無意間看到了《黔西南報》刊登的一則招考信息,從小就懷揣著當一名記者的夢想開始萌動,義無反顧地從百里之外趕來報名。
筆試通過,他十分興奮,辭了工作,打起背包回家等待面試。一個月過去了,還是沒有動靜,按捺不住,他到報社打聽情況,結(jié)果讓他大吃一驚,說面試已過,四處打電話,都沒有找到他。
在那個信息相對落后的年代,因為家里沒有電話,他留的是姐姐單位的電話,沒聯(lián)系上,也是正常的事。當他認為夢想破滅的時候,一位年紀稍長的記者對他說:干脆你過幾天來,報社領(lǐng)導出差了,等他回來問下還能不能有補救的辦法。
過了幾天,他抱著試一試的心理,再次走進位于州委大院一棟三層小樓的報社辦公區(qū),見到了當時主持報社工作的陳俊彥總編輯,輕言輕語地說明情況后,結(jié)果同樣讓他大吃一驚:到處都找不到你,趕緊去把面試補了……
他記得,他的“面試官”叫李澤春,當時是報社的中層干部,知名編輯、記者,后來當了報社的副總編輯,州委宣傳部副部長、常務(wù)副部長,州文化和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。
過程有些懸,結(jié)果卻如他所愿,他在報社當上了一名校對員。校對員雖然看上去是很簡單的工作,但對一名學習土木工程的學生來說,無疑是從零開始,基礎(chǔ)差、起點低,迫使他不得不加強學習。
幾個月過去,基本勝任了相關(guān)工作。他嘗試著寫一些稿件,從最簡單的寫起,慢慢地開始得到了編輯老師們的肯定。
每一位編輯老師對他的鼓勵,都會在他的心中留下印記:當時社會版的編輯蔡美艷老師說:你的進步挺大的;當時的廣告部主任王顯華老師說:小伙子,只要想做,想干,沒有什么做不到的……
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。2000年,當時的報社社長董朝陽創(chuàng)新用人機制,在報社實行采編校合一,充分給予人成長、成才的機會。從那時開始,他除了完成好校對工作之外,便開始以一名記者的身份,去基層采訪新聞,也承擔了一些網(wǎng)絡(luò)版面的編輯工作。
他記得,2001年,陶昌武老師騎著摩托車,帶著他從興義出發(fā),沿著興威公路,轉(zhuǎn)到清水河、馬嶺,行程百余公里,采寫了一批稿件。那一年和陶昌武老師一起完成的一篇源于基層的稿件《小小掃帚“掃”貧困》,讓他收獲了從事新聞工作以來的第一個沉甸甸的獎項——貴州新聞獎二等獎。
也正是源于這個二等獎的激勵,他在新聞工作中不斷摸索,不斷進步。從2002年起,每年他都會收獲一些大大小小的獎勵,每年領(lǐng)獎,都是他未來一年工作的動力。他說,這些獎中,百分之百都來自于基層。
以獲得2006年度貴州新聞獎一等獎的《花白鰱養(yǎng)殖為萬峰湖治污破題》為例,為了這篇采寫稿件,他走遍了萬峰湖沿岸的所有州內(nèi)鄉(xiāng)鎮(zhèn),行程近200公里;以獲得2007年度貴州新聞獎一等獎的《一首歌謠的嬗變》為例,他在現(xiàn)任黔西南日報社副總編輯鄧伯祥的帶領(lǐng)下,深入貞豐縣頂壇片區(qū),穿行于荊棘密布的花椒林中,與群眾交心換心挖掘出來的。
他記得,為了解冊亨縣代課老師的真實現(xiàn)狀,他和縣委宣傳部的干部一起,步行翻越了險峻的在“雷打坡”,到高峰村小學和代課老師們一起喝酒,一起暢談。回來時,時任者樓鎮(zhèn)書記、現(xiàn)已擔任州府所在地興義市市長的王天洋還叫人開車到半路接他們,因為坡陡,擔心他們出事。
他說,每一次面對采訪對象,不管是領(lǐng)導干部,還是普通群眾,還是弱勢群體,他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,每年他都會翻閱曾經(jīng)用過的采訪本回憶,每一次回憶都會有一種感動。
2006年,在馬嶺鎮(zhèn)采訪完一名因車禍失去一條腿和丈夫的年輕媳婦時,他摸腰包里150元,準備捐給這名年輕媳婦,同行的記者張英文看出了他的心理,拉他到半邊,說出門急,也忘記帶錢了,借50元。這樣,他捐100元,張英文捐50元,幫這名婦女做法律援助的律師、馬嶺鎮(zhèn)的干部也紛紛捐款。之后,他還多次打電話,盡力幫助這個家庭解決低保、孩子入學等問題。
2007年中考結(jié)束,得知興義市豬場坪鄉(xiāng)丫口寨董國書17年含辛茹苦撫養(yǎng)撿來的孩子董斌,考上高中但無錢讀書時,他含淚寫下稿件《凝聚那份愛——董國書夫婦與養(yǎng)子董斌的故事》,稿件刊發(fā)后,感動了眾多好心人,十多個人打電話請他牽線幫助董斌,包括貴州施達集團的董事長黃秋先生,最后董斌在施達集團的資助下,在集團旗下的賽文實驗學校讀完了高中,并最終考入了貴州大學,圓了大學夢。
望謨縣過去五年發(fā)生的四次特大洪災中,他主動請戰(zhàn),三次第一時間趕赴受災現(xiàn)場。2008年在重災區(qū)樂旺鎮(zhèn),他和當時貴州日報記者曾楚禹,踩進已經(jīng)齊大腿的於泥中,趕到一個水斷、電斷、通信斷,成為孤島的名叫拉基的寨子,第一時間發(fā)回了報道。回來后,滿身汗味、臭味的他們,被安排到樂旺中學的老師宿舍休息,一進屋,職業(yè)的敏感讓他們看出,這是一名剛結(jié)婚老師騰出來的新房,讓他們無法入眠,心中的感動至今無法忘卻。
2009至2010年黔西南州發(fā)生的夏、秋、冬、春四季連旱,他全程參與了對孕育了貴州精神的冷洞村的典型宣傳報道。在那里,他聽到了貴州日報社社長姚遠、總編輯霍邢平對報業(yè)集團記者報作的動員講話:“你們要從城市鋼筋混凝土中走出來,放下身段,把自己當作冷洞村的一名群眾,多想想一瓶水、一塊錢對冷洞村民的重要性,這樣才會寫出有血有肉的稿件……”
這時,他突然發(fā)現(xiàn)了作為一名地方黨報記者的“長項”。因為生長在農(nóng)村,離冷洞村不遠,是農(nóng)民的兒子,更了解農(nóng)民的生活,接地氣也就更近了一些。也正因為如此,他和同事文建秋、尤立憲合作采寫的系列報道《小山村孕育貴州精神》獲得了貴州新聞獎一等獎。
也正因為離基層近,離冷洞村近,他在當時報社社長董朝陽的帶領(lǐng)下,通過一天一夜的奮戰(zhàn),第一時間拿出了《石旮旯中挺立的“貴州精神” ——興義市則戎鄉(xiāng)冷洞村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紀實》一稿,作為省委宣傳部向中央?yún)R報的基本素材,同時也在《黔西南日報》頭版重要位置上刊出,成為各級媒體有關(guān)貴州精神的主題宣傳中,第一篇有分量的稿件。
也正因為對冷洞村的了解,他被抽調(diào)到《大旱中屹立貴州精神冷洞村先進事跡》宣講報告團,為報告人、冷洞村黨支部書記朱昌國撰寫報告材料,期間,他與朱昌國同吃同住,反復挖掘素材,圓滿完成了材料撰寫任務(wù)。
2010年5月底,州委宣傳部決定推出一本長篇報告文學書籍,全面反映黔西南廣大干群抗旱救災的點點滴滴?紤]到原始材料的掌握情況,他被抽調(diào)到了寫作組。在兼顧報社繁重的采編任務(wù)的同時,他加班加點,執(zhí)筆撰寫該書的多個章節(jié)4萬余字,《2010:大旱區(qū)記憶》于2010年11月由貴州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。
15年間,他走到最基層,走在第一線,在全州80%以上的鄉(xiāng)鎮(zhèn)留下過足跡。
15年間,他先后被中共黔西南州委、黔西南州人民政府表彰為非典防治工作先進工作者、抗旱救災先進個人、“承辦第六屆貴州省旅游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大會”先進個人、黔西南州成立30周年慶;顒酉冗M個人,被評為黔西南州十大杰出青年。
15年間,他從一名不入行的校對員,通過競聘擔任黔西南日報社綜合新聞部副主任并取得了中級職稱,2010年起擔任黔西南日報社記者部主任,目前負責報社新聞中心工作并擔任要聞版責任編輯,已逐漸成長為報社的業(yè)務(wù)骨干。
他叫毛揚周,一名勇于擔當、樂于奉獻、懂得感恩的新聞記者。
共有0條評論